Board logo

標題: 災難後帶給青少年工作的反思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健次郎    時間: 2008-5-30 01:24 AM     標題: 災難後帶給青少年工作的反思

四川發生八級大地震,很多災民親眼目睹災難發生經過,摧毀家園,家人相繼罹難等悲慘景象,世界各地都施以援手,運送很多物資到災區,協助災民渡過難關,但這些都只是眼前的物質協助;參與“創傷心理學及危機後精神健康工作”講座後,發現災後重建是重要,但災後的心理輔導更為重要,而且影響深遠。

地震過後很多專家學者都意識到除了物資救援外,精神上的救援亦很重要,過去曾經在香港經歷SARS疫症的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育中心吳兆文博士在講座上曾表示,災難過後的重建工作很重要,但醫療或輔導人員如果沒有適時給予心靈撫慰治療,很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,引發自殺潮危機;而且他認為帶領災民走出生命幽谷,只要聆聽及陪伴,千萬別亂建議或提出主意,導致病情加劇;他亦提出創傷後的症狀,如情緒波動、宗教信仰混亂、角式轉變及認知思想改變等症狀如果持續低於一個月是屬於正常,不然便有可能患上PTSD;吳博士亦表示“危機”包含兩個意義,有“危難”便“機會”,危難的發生非人類所能預防及改變,但機會卻能掌握於人類手中,因此,他提出“危難”發生後有兩個方向,一是PSTD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),二是PTG(Post-traumatic growth);整個講座提出了災難後的應變措施如何做起,如果帶領,但吳博士指這些工作亦非一定要由輔導人員擔任,因為解說人員主要工作不是治療,而是著重於疏導情緒工作,提供正面性的教育工作,讓災民能刼後重生,從而令生命有另一番體會及成長。

筆者在講座中除了知悉何謂PTSD,如何處理災難後的心理輔導工作外,另外卻意識到天災與人禍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之分別,吳博士指大規模的天災未必是最大的傷害,反而人禍對精神健康是最大的傷害;現今世界繁榮,物質主義為先,人類為求目的不擇手段,但換來的是破壞生態系統,因而導致天災連連,戰爭繁生;災難過後未必一定是悲劇,反而有可能令生命有另一番體會,從而更加珍惜生命,在筆者從事青少年工作中,現今青少年大部份奉行“享樂主義”,著重眼前之利益,卻忽略“生命”之意義;澳門現時的整體氣氛及價值觀已經大不如前,雙職家庭令青少年得不到適當的照顧及教育,父母的輪更工作令他們只能以物質上作為給予青少年的補賞,從而令青少年學習到物質回報是應得的,但他們在內心上卻缺少了心靈上的支持及回報,因而令青少年問題日益惡化,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的棟樑,但假若讓這種氣氛漫延至下一代,只會令社會問題日趨複雜;筆者在講座中學習到很多治療技巧上的學問,但從這講座中再套用到現實生活及工作中卻帶給筆者令一種反思,就是“生命教育”的重要性,尤其對於時下青少年更為重要,四川大地震帶給中國人民的創傷重大,但可能卻會令青少年工作有另一番體會,這便實現了吳博士所指的“有危便有機”。


[ 本帖最後由 健次郎 於 2008-5-30 01:26 AM 編輯 ]
作者: wah    時間: 2008-7-31 01:17 PM

或許繁華都市會令人忘卻 幸福原是一份簡單的感恩
在四川大地震后, 偶與一班友人到訪云南, 半遊半體驗下
發覺得中國人那種的堅韌性, 是香港現今青少年或多或少缺乏的

很多人在城市住久了, 覺得農村生活很不優良, 不現代
可是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城市人強

偶認同筆者提倡的生命教育! 偶也是在想跨國界跨文化的體驗后
才慢慢懂得一點成長的道理
作者: laihung    時間: 2012-3-20 08:13 AM

想起了去汶川做義工的那年夏天。。。不知道孩子們現在怎麼樣了呢?
作者: 顧威乎hro    時間: 2012-4-18 11:09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陶克孝    時間: 2012-8-7 01:46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謝切圭iuh    時間: 2012-8-17 01:11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鄭可別    時間: 2012-9-30 01:46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



歡迎光臨 Youthconcern Network (http://www.youthconcern.net/web/) Powered by Discuz! 7.2